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落魄山祖师堂 (第11/15页)
尬的处境,还不如学那落魄山大管家朱敛,干脆就不要脸。 陈平安在与裴钱闲聊北俱芦洲的游历见闻,说到了那边有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修道天才,叫林素,位居北俱芦洲年轻十人之首,据说只要他出手,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赢了。 裴钱听说后,觉得那家伙有点花头啊。可惜这次师父游历了那么久的北俱芦洲,那家伙都没能有幸见着自己师父一面,真是那林素的人生一大憾事,估摸着这会儿已经悔得肠子打结了吧,也不怪他林素没眼力,到底不是谁想见自家师父就能见到的。 陈平安自然不知道裴钱那颗糨糊小脑袋,在瞎想些什么。他对于北俱芦洲的年轻十人,不算太陌生,其中,刘景龙是他朋友,而且是最要好的那种。 在鬼域谷宝镜山跟隐藏了身份的杨凝真见过面,与“书生”杨凝性更是打过交道,一路上钩心斗角,相互算计。通过镜花水月,在云上城观战砥砺山,见过野修黄希与武夫绣娘的一场生死厮杀。 陈平安突然说道:“带着你刚离开莲藕福地那会儿,师父不喜欢你,不全是你的错,也有师父当初不喜欢自己的缘由藏在里边,必须与你说清楚。” 裴钱咧嘴笑道:“我也不喜欢那会儿的自己啊。” 陈平安问道:“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裴钱有些心虚,轻声道:“师父,我在南苑国京城,找过那个当年经常给我带吃食的小姑娘了,我与她诚心诚意道了谢,更道了歉。我还专程交代过曹晴朗,若是将来那个小姑娘家里出了事情,让他帮衬着,当然如果是她或她的家人做错了,曹晴朗也就别管了。所以师父可不许翻旧账啊。” 陈平安伸手按住裴钱的脑袋,道:“能够重新翻出来说道说道陈年旧事,才是真正解开了心结。但是一些还有机会翻篇的错误,就像那些小竹简,也该经常拿出来晒晒太阳,看看月亮,帮着你自省。你以前做得很错,但是之后做得好,师父很欣慰。” 陈平安望向远方,隆冬时节,看样子要下雪了。陈平安感慨道:“道家崇尚自然,依旧得有那么一句,‘不修人道,难近天道’。” 裴钱神色认真,一本正经道:“师父句句金玉良言,害得我都想学师父捣鼓出一套刻刀竹简,专门记录师父的教诲了。” 陈平安一把扯住裴钱的耳朵,气笑道:“落魄山的溜须拍马,崔东山、朱敛、陈灵均几个加在一起,都不如你!” 裴钱踮起脚尖,歪着脑袋嗷嗷叫。顶楼刘重润看到这一幕后,有些哭笑不得。 陈平安趴在栏杆上。 崔东山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喜欢聊山崖书院。这个时节,李宝瓶肯定依旧穿着件红棉袄,她一直是大隋山崖书院最奇怪的学生,没有之一。以前奇怪,是喜欢翘课,爱问问题,抄书如山,独来独往,来去如风。如今奇怪,听说是因为变得安安静静,沉默寡言,也不问问题了,就只是看书。还是喜欢逃课,一个人游逛大隋京城的大街小巷。最出名的一件事,是书院讲课的某位夫子告病,点名李宝瓶代为授业,两旬过后,老夫子返回课堂,结果发现自己的先生威望不够用了,学生们的眼神,让老夫子有些受伤,而望向那个坐在角落的李宝瓶,又有些崇拜。 陈平安当时听了就有些忧心。崔东山却大笑,说小宝瓶为人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半点标新立异,毫无逾越规矩之处。 林守一,是真正的修道璞玉,硬是靠着一部《云上琅琅书》,在修行路上一日千里,加上又遇上了书院一位明师传道,倾囊相授,不过两人却没有师徒之名。听说林守一如今在大隋山上和官场上,都有了很大的名声,一位位高权重、专门负责为大骊朝廷寻觅修道坯子的刑部粘杆侍郎,还亲自联系过林守一的父亲,但林守一的父亲却推脱掉了,只说自己就当没生过这么个儿子。 于禄,前些年破境太快,这些年一直在打熬金身境,而且一直略有随波逐流嫌疑的他,终于有了些与“志向”二字沾边的心气。还是喜欢钓鱼,鱼篓也有,不过钓了就放,乐趣显然只在钓鱼这个过程,对于渔获大小,于禄并不强求。 谢谢,一直守着崔东山留下的那栋宅子,潜心修行,捆蛟钉被全部拔除之后,在修行路上可谓勇猛精进,只是隐藏得很巧妙,深居简出,书院副山长茅小冬,也会帮着隐藏一二。 李槐与两个同窗好友刘观、马濂三人,在这些年的求学生涯中没少闹出幺蛾子,不过往往是刘观主动背锅,马濂帮着收拾烂摊子。也不是李槐不想出力,但是刘观和马濂在李槐帮了几次倒忙后,就打死也不愿意让李槐当英雄好汉了。 总之,求学问道,李宝瓶当之无愧,是最好的;只说修行,谢谢其实已经走在了最前边;能够称得上修行治学两不误的,却是林守一。万事悠哉,修心养性,人生从来无大事,其实一直是于禄的强项。如今于禄在慢慢温养拳意,循序渐进,一点一滴打熬金身境体魄的底子。 至于李槐,崔东山说这小子走哪哪踩狗屎,当年得了那头通灵的白鹿之后,这些年也没闲着,陆陆续续添补家当,或是捡漏买来的古董珍玩,或是去马濂家里做客,马濂随便送给他的一件“破烂”,满满当当的一竹箱宝贝,只不过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