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52节 (第3/3页)
啊不是,做智囊团。 比如那个来自福建字写得不好但是文采斐然的学子就是智囊团的一员。 总而言之,大家群策群力,目标——赚钱! 木小白捏了捏拳头,将“哒哒”跑到他面前的弟弟高高举起。抓阄抓到开幕大礼的木文冲着小爪子哈了两口气,一边脆生生地喊着“开业大吉”,一边将灯笼下的卷轴丝带扯了下来。 只听“唰唰”两响,灯笼下头便挂上了两卷红纸,看模样有些像元宵节时候的灯谜,但仔细一看,竟是左右对仗的。 左边写着:家家事事不一怎可千人一面。 右边写着:对对联联成双恰是今日今朝。 小家伙双手一展,横批为:私人订制。 哦豁,好大的口气,围观的人群顿时窃窃私语了起来。 这时候就该拉个典型啦! 木小白眼睛一扫,刚想说话,忽然发现怀中的弟弟冲着一个方向伸出了爪爪,他定睛一看,那儿站立着一对中年夫妻。 瞧清对方模样,木白眼睛顿时一亮。 男人体型壮硕,穿着也颇为富贵,最重要的是一张脸笑得像朵花儿一样,一看就很和善。他的妻子模样端庄,眉目慈爱。两人互相搀扶,虽然发丝均有斑白却瞅着相当恩爱。 嗯……木白抱着弟弟走了过去,他今天特地给木小文换上了他的小脑斧装扮,还戴了顶小虎帽子。 他弟弟这么可爱,这把年纪还能把臂同游的人家,一定不会忍心拒绝他哒! 第64章 君子重诺,正在学习怎么当个君子的考生们自然也是如此。 三日后,尽管生意依旧红火,尽管前来购买对联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尽管大家九成九都有些恋恋不舍,但小摊子依然在夜幕降临后,于众人的惋惜声中被拆除。 外头的拆迁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而在书坊的后厢,气氛也极为热闹。 一干考生顾不得自己酸软的四肢与抽搐的手腕,均是双目灼灼地盯着帮忙数钱的书坊掌柜。 洪武初年,官方货币唯有铜钱和通宝,百姓日常消费多以铜钱为主。这东西又薄又重,如果自己一枚枚点数很容易眼花。所以,聪明的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专用于铜板的“点钞机” 说是点钞机,其实就是一个拥有若干等高小格的木托盘。只要将钱币直接码放进去,便可根据填满格子的数目来计算货币总量。 除了点数外,格子下头还留了一个小孔,将钱币点清后,可以将麻绳塞入这些孔洞,便可通过特定的技巧一次性将整盘铜币穿成一串,非常方便。 书坊平日里货物的售价不高,因此这儿所配置的点钞格子是一盘两贯钱的规制。将盘子往钱堆里一抄一搂,只片刻就填满了一盘。 众人就木愣愣地看着掌柜地双手有如穿花蝴蝶般将钱币码放点数穿绳,一整套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看得他们颇很有些眼花缭乱。 和已经半瘫的小伙伴们不同,木白在此时尚有些余力,他便承担了将穿好的铜钱挂杆的任务。 一根、两根、十根…… 学子们的眼睛越来越亮。 明初,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粮食富足,百姓安康,尽管大明政府也是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刻印了纸钞,但一来控制了发放数量,二来粮价便宜,政府盯着商人的目光极为严苛,并未引起市场波荡。 因此,现在铜钱的购买力还是相当能看的,即便是在应天府,一文钱也能买两个成年人拳头大的发面馒头。 光现在点出来的铜钱就足够大家安安稳稳在旅社住上大半个月了,更别提还有一些宝钞没有结算,要知道大明宝钞的最低额度就是一百文咧! 这几日大家写春联虽然也会遇上一些图小便宜不肯给钱的,但总体来说整个过程还是相当顺利且有趣的。 虽然绞尽脑汁想吉祥话以及使出各种手段拍马屁有点掉读书人的节操,马不停蹄地挥笔泼墨也是真的累,但是发现自己的学识和脑力可以被认可,大家还是很开心的。 更不必提当地人接过春联后满脸欢喜的笑脸以及一句句听着让人暖心的吉祥话,偶尔还会有些婶娘嫂子往他们手里塞馒头饼子……这桩桩件件深深地熨贴了这群离乡逐梦学子的心。 简单总结,就是痛并快乐着。 坦白说,在木白喊停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还有些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