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章 排队枪毙 (第1/2页)
??黄得功所摆出的阵形几乎如出一辙。
??前面是刀牌手,后面是三排火枪手,再是三排长矛手。
??只不过火枪手采取的是大间隔队形,密度只有刀牌手和长矛手的一半不到。
??这样遇到有危险时,长矛手也能及时上前,替代火枪手形成密集的长矛方阵。
??高第的降军总共三千,火枪手大概有千余人,黄得功的明军约四千人,三排火枪手加起来也同样只有一千人左右。
??再就是明军两翼以及身后还有少量的车营兵。
??其实,无论是黄得功所率领的明军,还是高第的降军,都发端于戚家兵,或者说明末清初整个时代的步兵战术都发端于戚家军。
??戚家军的战法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戚家军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鸳鸯阵。
??队长,两名刀牌手,两名狼筅手,四名长矛手,两名镋钯手加一个火兵,后来狼筅手换成火枪手,数量也从两个增加到四个。
??但是实际上,这一战法极为复杂。
??在南方复杂地形对付倭寇往往有奇效。
??但是到了北方战场与蒙古、建奴的大兵团作战,鸳鸯阵就反而成了累赘,因此戚继光就对其进行了简化,并引入车营。
??引入车营之后的戚家军就成了真正的火器部队。
??不光火绳枪占比大大增加,还装备了大量火炮。
??此后戚家军的战术就成了足粮足饷、枪炮糊脸。
??遇到蒙古骑兵或者建奴时,先以战车结防御阵,蒙古骑兵或者建奴进攻,就以车载大炮以及火绳枪糊脸,等到蒙古骑兵或者建奴不支溃败,最后出动骑兵收割人头,这一套战术在东亚战场上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登州之乱后,建奴也大踏步的进入到火器时代。
??然后辽东战场上就出现了大炮互轰、排队炮毙。
??东亚战场首先出现的不是排队枪毙,而是排队炮毙。
??因为东亚战场的大炮比欧洲的凶残得多,在欧洲战场上还只有加农炮实心弹的时候,东亚战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杀伤战斗人员的虎蹲炮,百子铳!
??由于身后有建奴监军再加上待遇也要比明军好,所以八旗汉军的战斗意志普遍要比明军更强,所以每次排队炮毙基本都会以明军失败告终。
??然后建奴再出动八旗兵以及蒙古骑兵收割人头。
??松锦大战的八镇援剿总兵,就是这样被建奴给吃掉。
??所以松锦大败的这口锅扣不到崇祯头上,更扣不到洪承畴的头上,也很难扣到王朴等八镇总兵的头上,明军打赢了松锦大战那才叫违反常理。
??一片石大战,李自成的几万老营也是这样被建奴吃掉。
??十全老人说建奴是靠着骑射夺天下,这话也就骗骗小孩。
??此时的建奴,武器装备、战术、战斗意志还有兵员素质都堪称世界顶流,说它是十七世纪世界第一陆军实至名归。
??正常情况下,黄得功、高第的这次交战也将会是排队炮毙。
??然而这里出了一点小意外,黄得功发现对面没有携带火炮,同时为了提防建奴骑兵,就将为数不多的偏厢车及火炮摆到了两侧,而高第的降军在投降建奴后就被汉军旗夺走全部偏厢车及火炮,变成了纯粹的轻步兵。
??于是,东亚战场的第一次排队枪毙就这么突如其来的上演了。
??无论是对于明军还是降军而言,排队枪毙都是首次,没经验,所以双方的指挥官都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行事。
??相距大概一百步,高第率先命令刀牌手扎住了阵脚。
??后面火枪手和长矛手也纷纷跟着停下,随即火枪手点燃火绳,做射击前的准备。
??对面的明军却没有停下,仍旧在黄得功指挥下稳步向前推进,因为对面没大炮,黄得功觉得还可以再逼近些。
??五十步距离最好。
??“呯!呯呯呯呯!”高第降军的第一排火枪手纷纷开火。
??伴随着巨大而又密集的呯呯声,降军阵前很快被烟雾所笼罩,视线开始变模糊。
??鳌拜的视野也受到影响,再也看不清高第降军的情形,当即便忍不住在心里骂,这他妈是鸟铳不是佛郎机炮,这么远能打中人吗?
??片刻之后,高第降军的第二排火枪手顶替上前并开火。
??又是“呯呯呯呯”一阵巨响过后,降军阵前硝烟更浓,这下是彻底看不清楚了。
??鳌拜咒骂了一句,将望远镜的视野转向明军,只见明军仍在不紧不慢往前行进,时不时的还有几声嘹亮的天鹅音远远传过来。
??不时有明军倒下,但是总的来说,
??降军的射击并未对明军造成阻碍。
??“咦,有点意思。”鳌拜有些惊讶。
??雅布兰也点头道:“这支明军可以。”
??“嗯,看来高第的降军不是他们对手。”
??鳌拜想了想说道:“让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