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技术宅太子_第1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节 (第3/4页)

清宫”肯定还是有大事儿要和皇上商量。她对别的倒是不担心,最怕的就是他犯小脾气,一时说不通就和皇上对峙起来。

    ??胤礽瞅着她温柔的眉眼忍不住微笑,满口答应,“太子妃尽管放心,孤一定有条有理地细细解说。”

    ??太子妃瞅着他含笑不语。

    ??太子殿下想到昨晚上皇阿玛被他气的脸上风云变化,小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皇阿玛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了,以后真的要注意,不能这么气着他。

    ??慢慢的踱步来到书房,抱着放有自己整理出来的各种资料的小匣子,他就慢慢腾腾的朝康熙皇帝这里逛了过来。

    ??一大早就爬起来去接见威海当地官员的康熙皇帝,和他们一起用完晚饭后,刚刚回来飞龙号不久。一边端着茶盏休息,一边命人找来高士奇大人,和高大人说明大清国境内将要开办图书馆、博物馆的事儿,顺便问问他的看法、建议。

    ??反正儿子是铁了心要折腾“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么这个图书馆、博物馆的事儿也没必要再等了。早日弄出来,还能早日把农工商阶层培养出来。

    ??高士奇大人在心里默默的计算,这些年因为太子殿下研究出来的铅印技术,书籍的印刷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一套四书五经的初刻本,采用中等的粉蜡纸印刷,无缺笔断线、古香古色,以前是在一百五十两银子上下,现在是一百两银子上下。

    ??可是一个学子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除了一套四书五经之外,还需要购买各种科考辅助书籍。

    ??高大人想到自己当年流浪京城的时候,为了能够继续读书,被迫在街上卖字画维持生计,就满腹感叹。

    ??一本《康熙字典》十两银子;一本《说文解字》八两银子;一套《大题三万选》五十银子;一套《小题选集》二十两银……。更不要日常所需的各种笔墨纸砚等物,综合起来算,一个学子一年就需要花三百两银子。

    ??如果读书人可以在图书馆借书看,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年是二十四两银子的借书费用,一下子拿出二十四两银子看似不少,却可以让他们因此省下很多不必要的买书花费,尤其是可以让他们看到很多平时压根儿就接触不到,买都买不到的书籍。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整理、开发各种社会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培训等巨大功能,这个图书馆只要一开办起来,等于是把文化知识无偿的传播天下,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

    ??不分出身、贵贱;不分年龄、性别;不分国界、民族;不分聪慧愚笨、人品高低,只要他有心,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自由的自发读书受教。

    ??高大人深刻的体会到,这个图书馆对士族儒家阶层的打击,将不亚于这些年朝廷大力兴办的新式学院。如果没有《大清律》和新式学院在前,估计朝中的汉家文臣们真的会冒死劝谏、极力阻止。现在,他们一则是没有那个胆子,二则估计也都是破罐子破摔了。

    ??更何况,皇上的意思非常明显,态度也非常的坚决,拉开架势要一步步的打碎士族阶级对于书籍乃至文化的垄断地位,让农工商阶层,甚至是那些下九流阶层,都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梦想中的知识学问。

    ??“皇上圣明,微臣非常赞同。微臣估计,朝中众人都是如此看法。”

    ??“而且微臣觉得,此时开办图书馆,时机正好。一是有新式学院在前面铺垫,老百姓都接受良好;二是我们的印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运输工具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建设图书馆的成本费用将会大大的降低。”

    ??“大清国的图书馆,不光把文化知识普及给大清国的所有人,给予他们教育启蒙。还可以让天下学子们延伸和强化他们日常所学,给予他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便利,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皇上雄才大略、泽被苍生,微臣感佩。”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学说,皆充密府。”一个“密”字,充分表达了周朝以来各家藏书楼的“特权性”,皇家的藏书楼只供帝王家、大臣公卿们查阅使用;各大家族的藏书楼只供少数族人翻看学习。

    ??“重藏轻用”的观点深入人心,家家户户藏书楼里面的藏书大多都是束之高阁,几乎经年都没有人翻看。可是即便书放在那里没人看,他们也绝不容有其他人染指。那些最想学习的人,最需要这些书籍的人往往都是“求看无门”。

    ??千年来的文化垄断,居然要在当今皇上的手上打破,自己还亲自参与其中,高大人一时间心潮起伏,激动万分。

    ??康熙皇帝也明白,经过《大清律》闹的那一场,敢站出来反对的人确实不多。不过他听到高士奇对他的恭维,瞅着他脸上抑制不住的激动,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语气轻快的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