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节 (第2/4页)
人李商隐、李煜、易安居士、···再到我们的容若大人,他们都已经达到了这类诗词创作的巅峰水平。” ??“尤其是女子诗词方面,一般都是拘泥于蝴蝶、花园、珠帘这些前人诗歌中吟诵烂了的意象,即使有人用这些景色填词填的再好,语言清丽、意境唯美,要突破前人的成就也几乎没有可能。” ??太子妃安静的听到这里,小眉头也不知不觉中微微蹙起,太子殿下刚刚提到的,真的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天下文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她们作为后人,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而不是专拾前人牙慧,洋洋得意的做一些陈词滥调糊弄自己。 ??而以她的骄傲,她当然更不愿意带着一帮女子,天天写那些无端寻愁觅恨、伤春悲秋的扑蝴蝶、荡秋千、赏芙蓉等等酸词艳曲;或者弹着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靡靡之音。 ??胤礽眼见太子妃也有了体悟,就继续分析给她听,“由秦汉到隋唐,在由唐五代至现在,华夏的诗词歌赋经过这几千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 ??“也就是说,固定的句法、音律、其他情境表现手段等等定型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情感现象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太子殿下心里对自己这些年学的那些诗词稍稍一琢磨,就可以发现,春风、秋风、垂柳、明月、孤雁、小桃这些诗词里面经常出现的景物,几乎都有固定的情感对应着。 ??比如,很多人一写雪花就用谢道韫先生的柳絮做比喻,而不是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诉说。 ??古华夏流传下来的宋词中,像欧阳修先生、苏轼先生这样,不用旧事典故而纯用白描的诗词并不多见。 ??这对于华夏的文化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继承传统当然是一件好事儿,但是一味的继承传统,却丝毫没有自己的独立创作,或者说没有胆量进行开创文学流派,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自杀行为。 ??伸手轻轻的按按她眉宇间的褶皱,太子殿下轻声的总结道:“太子妃,我们目前处在一个传统文化中兴的阶段,现状如此,发扬传统文化,或者发展海派文化的事儿就急不得,只能是慢慢来。” ??时下的文人士族都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傲,守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连创新都不做,当然更是视其他国家为无知野蛮的蛮夷番邦。 ??所以胤礽对于人们这种莫名的满足、骄傲并不看好,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思想上的闭关锁国。 ??人有国家国籍的不同,文化知识却是没有国界划分。国家有大小,但文化知识却没有高低之分。能活在这个太平年代,安心的学习各国文化,本应该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儿。 ??自己知识丰富,底气足,一举手一投足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内心的自信沉着,那才是真正的骄傲。眼高手低的看不起别人,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和傲慢。 ??胤礽活了这么多年头,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每日苦学不断。可他越是学习,就越是发现自己的渺小,自己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不足。 ??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太子妃对于这个现状当然也有充分的认识。 ??就连新式学院里头的学子们都是一副天-朝上邦的高姿态。虽然他们为了海外贸易中的实际运用,都兴致勃勃的学习外语言等等,却也都不大看得起西方人,看不起他们叽叽咕咕的文化,更何况是那些年龄大的人。 ??想到这些他们暂时无能为力的事儿,一时间两个人都是沉默。 ??片刻后,胤礽收拾好心情,接着说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尽自己的努力,让大清国在全世界的近代文化进程中不落后就是。” ??“好,听你的。”太子妃满脸柔情,反正你要做什么自己都陪着就是。 ??可是太子殿下说到这里却有一点儿卡壳,他刚刚选了诗词为例真的是太过冲动,太过随意。 ??“如何作诗作词这方面太子妃非常精通,孤只说说自己的个人观点,太子妃随意听听。” ??对于太子殿下的“诗词天赋”知之甚详的太子妃,敏感的发现了他平和镇定下的小难为情,心下觉得极为有趣的同时,眼睛里忍不住就笑意满满,笑嘻嘻的回答道:“你说,我认真听。” ??太子殿下伸手盖在她闪闪发光的杏眼上,太子妃干脆就趴下身来,用自己的小脸蛋压在他的手上,轻轻磨蹭。 ??寝殿里头静悄悄的,只有太子殿下慢吞吞的声音,“孤觉得,你可以在诗社里面组织众人写诗词的时候,适当的引导着她们,让她们在诗词形式和内容上,慢慢的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使用传统的诗词框架,但在语言、结构和意境方面有